8月22日,2025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大會在北京召開。本屆大會以“系統解決方案升級 驅動制造模式革新”為主題,由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(以下簡稱“聯盟”)和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(以下簡稱“電子標準院”)共同主辦。
聯盟輪值主席顧曉山表示,作為供給側培育的中堅力量,聯盟持續推動供應商能力建設與服務創新。截至目前,聯盟已搭建起覆蓋26個地方和11個行業的智能制造服務網絡,通過扎實開展供應商能力等級評定、智能制造進園區、產業供需對接等工作,不斷擦亮智能制造服務的“金字招牌”。面向未來,聯盟將繼續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,凝聚共識,集成資源,為我國智能制造發展貢獻更大力量。
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主任周濟在《建設強大的智能制造系統建設隊伍》主旨報告中強調,智能制造本質上是“人-信息-物理”系統,核心關鍵在于“人”,必須培養和造就智能制造高質量人才和智能制造工程技術隊伍。他指出,解決方案供應商作為智能制造的主要建設力量、應用實施的重要推動者和自主供給的核心支撐,在智能制造發展中被賦予了重要使命。
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主任李培根在《數字孿生:智能工廠的關鍵》主旨報告中指出,數字孿生是信息物理系統(CPS)與數實融合理念的深度體現,正從根本上重塑智能制造的未來路徑。他指出,真正的智能工廠需將數字孿生貫穿于企業研發、生產、服務等全過程與全鏈條,通過AI、物聯網、大數據等技術支撐,為企業構筑可持續競爭優勢提供堅實支撐。
電子標準院院長楊旭東作題為《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升級 驅動制造模式革新》主題報告,系統闡述了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的技術演進路徑、應用成效及其對制造模式變革的引領作用,對解決方案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。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作題為《智能工廠發展趨勢與思考》主題報告,報告從技術演進與應用實踐角度,分享了智能工廠的發展趨勢與前瞻思考。
會上,舉辦了智能制造標桿企業(第九批、第十批)授牌儀式。截至目前,聯盟已累計培育遴選69家智能制造標桿企業,樹立了各行業實施智能制造的優秀典范,為核心技術推廣和制造模式創新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案例。
大會正式宣布啟動“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服務等級認證”工作。認證工作由聯盟聯合第三方權威機構共同開展,將嚴格依據國家標準和認證規范,從技術能力、服務水平和合規性等維度對供應商進行全方位評估,助力供應商能力提升,支撐智能工廠規模化建設。
會上,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、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及電子標準院等單位聯合發起《共建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良性發展生態》倡議。重點圍繞自律共進、創新驅動、產教融合、協同共生四方面內容,現場簽署倡議書,以實際行動凝聚產業共識,助推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高質量發展。
大會同期舉辦多個分論壇,參會代表分別圍繞“AI+制造”、解決方案出海、產教融合創新、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等話題,共商共議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發展路徑。
來源:新華網
免責聲明:本網站部分文章、圖片等信息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平臺所有,僅用于學術分享,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權益,請聯系我們,我們將做刪除處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