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院能源管理系統是針對醫院這一特殊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特點,集數據采集、監測分析、控制優化、運維管理于一體的智能化管理平臺。其核心目標是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能源消耗的可視化、精細化管理,在保障醫療服務連續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,降低能耗成本、提升能源利用效率,并滿足環保與政策合規要求。


醫院能源消耗的核心特點
醫院作為高能耗、高可靠性要求的場所,能源消耗具有顯著特殊性,這也是能源管理系統設計的核心依據:
能源類型多樣:涵蓋電力(含普通用電、醫療專用設備用電)、熱力(供暖、熱水)、燃氣(食堂、消毒)、水資源(醫療用水、生活用水)、冷量(中央空調)等多種類型,且各類型能耗關聯性強(如空調系統同時涉及電、熱/冷)。
消耗量大且持續穩定:全年無休運行,24小時不間斷供電、供暖/制冷,大型醫療設備(如CT、核磁共振、直線加速器)單機功率高,單日能耗峰值波動小但基礎負荷高。
安全優先級極高:生命支持設備(呼吸機、監護儀)、手術室凈化系統、ICU環境控制等關鍵負荷對能源連續性要求苛刻,停電、溫濕度異常可能直接威脅患者安全,因此能源管理需以“保障安全”為前提。
能耗結構復雜:不同區域能耗特性差異大,例如:
門診/住院樓:以空調、照明、生活用水為主;
醫技樓(檢驗科、影像科):以大型醫療設備用電、專用空調(恒溫恒濕)為主; 后勤區域(食堂、洗衣房):以燃氣、熱水、大功率電器為主。
政策合規性要求高:需滿足醫療行業環保標準(如污水排放、廢氣處理)、能源審計規范,以及國家“雙碳”目標下的節能考核要求。
醫院能源管理系統的核心功能
系統通過硬件感知層、數據傳輸層、軟件應用層的協同,實現全流程能源管理閉環,核心功能包括:
1. 全維度能源監測與計量
實時數據采集:通過部署智能儀表(電表、水表、燃氣表、熱量表)、傳感器(溫濕度、壓力、流量)及數據采集網關,對各能源類型、各區域、各設備的能耗數據進行高頻(分鐘級/秒級)采集,覆蓋總能耗、分區能耗(如內科樓、外科樓)、子系統能耗(如空調系統、照明系統)、重點設備能耗(如核磁共振儀、鍋爐)。
可視化監控:通過動態儀表盤、能耗地圖等形式,直觀展示實時能耗數據、歷史趨勢、能耗占比結構(如電力占比60%、熱力占比20%),支持按時間(時/日/周/月/年)、區域、能源類型多維度查詢。
計量精度分級:
一級計量:醫院總進線能源計量(用于對外結算); 二級計量:各樓宇/功能區總能耗(用于部門核算); 三級計量:重點設備/子系統能耗(用于設備優化)。
2. 能耗分析與診斷
趨勢分析:對比歷史同期能耗數據,識別能耗異常波動(如某區域單日用電量突增30%),結合天氣、就診量等因素分析原因。
結構分析:拆解能耗構成,定位高耗能區域或設備(如發現某手術室空調能耗占比過高),計算單位面積能耗、人均能耗等關鍵指標。
能效診斷:通過算法模型評估設備運行效率(如鍋爐熱效率、空調COP值),識別“跑冒滴漏”(如水管漏水導致用水量激增)、設備低效運行(如水泵偏離最佳工況點)等問題。
負荷預測:基于歷史數據和就診量、季節等因素,預測未來能耗負荷(如夏季空調高峰負荷),為能源調度提供依據。
3. 能耗控制與優化
智能調控:在保障關鍵區域安全的前提下,對非核心設備進行自動化調節,例如:
夜間門診區域降低空調溫度設定;
走廊照明根據人流感應自動開關;
熱水系統根據使用高峰(如早晨、傍晚)調整加熱時段。
系統聯動優化:針對空調、鍋爐等大型能源系統,通過算法優化運行策略,例如:
空調系統根據室外溫濕度、室內人數動態調整風機頻率; 鍋爐根據供暖需求和燃氣價格優化啟停時間。
應急能源管理:對接柴油發電機等備用電源,實時監測其狀態,在市電中斷時自動觸發切換邏輯,確保關鍵負荷供電,并記錄應急能源消耗數據。
4. 告警與運維管理
多級告警:設置能耗閾值(如某設備用電量超標)、安全參數(如手術室溫濕度異常),通過系統彈窗、短信、APP推送等方式實時告警,支持告警分級(一般告警、緊急告警)。
設備運維:建立能源設備臺賬(型號、安裝日期、維護記錄),結合能耗數據預測設備故障風險(如水泵能耗異常升高可能預示軸承磨損),自動生成維護工單并指派給運維人員。
報修閉環:支持線上報修(如水龍頭漏水),跟蹤維修進度,維修完成后驗證能耗是否恢復正常,形成“發現處理驗證”閉環。
5. 報表與決策支持
合規報表:自動生成能源審計報表、環保排放報表(如污水排放量、燃氣廢氣排放),滿足政府監管要求。
管理報表:為醫院管理層提供能耗成本分析(如各科室能耗費用分攤)、節能項目效果評估(如更換LED燈后照明能耗下降比例)等數據,輔助決策。
免責聲明:本網站部分文章、圖片等信息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平臺所有,僅用于學術分享,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權益,請聯系我們,我們將做刪除處理!
推薦資訊
產品系列